刘六六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的“牛人”。说他牛,不只是能养好一头牛,把一头牛做出稀缺性来,跻身国际市场;更是围绕一头牛,创造了5种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的机制,让肉牛产业在繁峙成为扶贫、富农、强县的支柱产业。
让安格斯牛有繁峙味道
“繁峙县地处北纬39°,适宜的自然条件孕育出近150万亩优质天然牧草,成为肉牛的丰富‘口粮’。”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刘六六返乡创业,将目光聚焦在了繁峙牧草的天然优势上,决心发展高品质肉牛产业。
当年,刘六六创立天河牧业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占地100多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同时配套建设了一个可供1000余头肉牛采食的万亩天然牧场,牧场旁还种植了万亩黄芪。
“安格斯牛是享有世界级声誉的肉牛品种,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品质好、肉用性能出色。2015年,我们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就引进优质安格斯种牛与技术合作正式签约。”刘六六说。
目前,刘六六的公司已有存栏2000头育肥牛。刘六六开始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院校合作,选育具有繁峙县地域特色的安格斯肉牛并研发功能性牛肉。
不久,天河牧业有了自己的产品——黄芪安格斯牛肉,并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经有关部门检测,该产品雪花纹分布均匀、口味醇香多汁,同时含有黄芪特有的活性有益成分,具有高蛋白、高营养等健康特性。目前,该产品已销往广州、石家庄、太原等城市,繁峙产的高档牛肉摆上了城里人的餐桌,并卖出了不菲的价格。
“下一步的目标是,依托已经形成的规模化肉牛产业和道地中药材黄芪资源,将繁峙县黄芪安格斯牛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同时达到欧盟活牛出口标准。”刘六六说。
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6月8日,在天河牧业养殖基地,47岁的赵华中正开着三轮车运送饲草。由于腿上受过伤,赵华中行动不大方便,刘六六特意嘱咐养殖基地负责人给他安排了这个相对轻松的活儿。
“如何统筹利用好优惠政策,带领乡亲们脱贫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吸纳劳动就业时,公司实行了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刘六六说。
“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要不是刘总的帮扶,孩子们上学的花费,真不知道从哪里来。”赵华中说,“现在好了,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孩子们上学的开销都挣下了,再也不用到处求人了。”
54岁的陈平平和55岁的刘存寿负责肉牛饲养、60岁的吕福智干一些杂活儿……天河牧业的养殖员工,几乎都是贫困户。公司肉牛养殖基地每年为农户提供劳务用工60余人,其中常年吸纳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3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据介绍,种植基地种、管、收、储、加、运等环节每年可为当地农户提供劳务用工1万余人次。
近年来,天河牧业共流转460户贫困户的1535亩土地,为这些贫困户增加了收入。同时,刘六六采取资产收益分红的模式,先后带动51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公司已累计兑现分红近100万元。
与贫困户共建共享牛产业链
“为让贫困户更好地参与肉牛养殖,我们在金山铺乡农发村尝试了一种新模式,也就是统一购牛、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入保、统一回购和分散饲养,并把它称为‘五统一分’,还建立了‘公司+贫困户+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的‘五+’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不会养、不敢养、不能养、养不成、养不住、养不好的问题。”刘六六说。
“政府做担保给补贴,银行发放贷款,保险公司风险兜底,天河牧业负责技术培训,并统一防疫和回购肉牛,而我们只需要付出劳动。我觉得这个买卖挺合算,就和他们签订合同,养了四五头牛。现在一年至少能赚一两万元,日子当然越来越好。”农发村养殖户牛成官说。
2017年,包括牛成官在内,农发村和南河会村63户贫困户与天河牧业开展合同养殖。眼前有榜样,能看能算账,“五统一分”模式和“五+”机制很快受到贫困户的青睐。
横涧、大营、柏家庄、东山、杏园、砂河等其他乡镇的347户贫困户陆续成为合同签订户,肉牛产业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介绍,天河牧业在全县范围内共购派2513头优质能繁母牛,分期分批带动526户贫困户通过肉牛养殖产业实现了脱贫,贫困户每户年均增加养殖业收入5000元。
“这样,通过合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里面,企业做产品研发、品牌销售,将养殖育肥环节交给贫困户去做,公司和贫困户共建全产业链并共享其带来的增值收益。”刘六六说。
后来,天河牧业的肉牛养殖扶贫机制在全县推广,并成为山西省产业扶贫的经典案例。天河牧业也成为山西首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刘六六本人先后被省、市、县授予脱贫攻坚奉献奖,2019年又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
“难能可贵的是,该企业探索了一个贫困户如何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的模式,这个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忻州市扶贫办主任杨志勇说。